我国古代防水“标准”那些事

时间:2017-04-20 10:56 作者:乐晒抗漏神 点击:
       中国建筑防水历史长达上下5000年,是辉煌的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史记·周本纪》载:防民之口,甚於防水。可见,防水在我国早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先人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建筑防水经验,创造了良好的防水材料。有些至今仍是经典的优秀建筑防水理念。
 
古代建筑的防水标准
 
以排为主,防水为辅,防排结合。以构造防水为主,材料防水为辅,构造防水与材料防水相结合的办法,双管齐下,兼使并用,多种途径,综合治理的方针。
 
古代防水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的转折点
 
(1)茅草屋面的房屋形式让先民走出洞穴,离开悬居,这一阶段的防水材料是干燥的植物。
 
(2)瓦的诞生使屋面防水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是屋面防水的一次技术革命,在今后的几千年里,瓦一直作为刚性防水材料而被用于各种建筑物。
 
(3)柔性防水材料的发现,是对构造防水的瓦进行的彻底的革命,使屋顶不再因为构造防水而成为坡屋顶,促进了平屋顶的诞生,进而可以产生多功能的屋面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
 
古代不同部位的防水工艺(屋面、墙和柱)
 
  屋面防水的类别主要有:茅草屋面、瓦屋面、金属屋面、毡毯屋面。
 
  茅草屋面: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防水方式。安全性比较差,是远古时期科技不发达时的落后防水材料。
 
  瓦屋面:瓦是由粘土烧结而成的,瓦本身为不透水材料,可以大面积的扣在一起防止雨水流入到屋面上。
 
  金属屋面:用于制作屋面的主要金属有铜、铅和锡。金属屋面具有安全、可靠、环保的特点,如果拆除,可以百分之百的回收再利用,值得现在防水材料研发的借鉴。
 
  毡毯屋面:主要用于蒙古包和藏式幛房。由于毡子中含有很多憎水材料,所以雨雪不入,还具有很强的保温能力,并且安装拆卸都比较方便。
 
  墙与柱的防水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墙表面泥敷灰泥,能防短时间小雨;
 
        (2)加长屋檐伸出墙柱的距离,防止雨淋到墙和柱上;
 
       (3)墙根用石料砌成,或者做隔碱处理;
 
       (4)加高房屋台基,将房屋建在高的台基上;
 
       (5)墙面披作蓑衣墙草;
 
我国古代的主要防水工程
 
     (1)窑洞:窑洞的防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黄土峭壁,横挖窑洞,峭壁是由冲沟形成的,在冲沟两侧挖洞,沟底打井汲水,窑洞层层向上,好像楼房,另一种是沉院窑洞,在没有冲沟的地方,挖方形地坑,坑四周挖洞数个。窑洞的防水是吐纳式防水,洞顶至上层土至少有四五十米,雨水渗入土中消失,表层土含水较多,晴天后又会迅速蒸发掉。 
 
     (2)地下粮仓:除了黄土高原的窑洞可以作为地下粮仓之外,还有一种是专门的粮窖。粮窖的防水措施主要是陶化窖壁,陶化是指将窖壁烧结成如砖一样坚硬的强化结构,不会坍陷,也能防潮。窖顶是木构瓦面,也可以阻挡来至地表的水分。
 
     (3)地宫、陵墓:地宫砌石石缝用融化的铜液灌注,石缝的密封效果非常好;为了防止淋雨渗入,在地宫之上堆砌成一小山丘,并且里面夹杂着砂以及木炭、芦苇能可以防止水下渗的材料。
 
  综上可知,由于古代没有很好的防水材料,只能依赖于灰土采用巧妙的设计和精细的施工来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防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后续服务是保证,为了达到优质的防水质量和良好的售后服务,一定要选择正规防水材料厂家生产的材料,选用优质合格防水材料。